服务热线: 400-0335-881

国内首部《上海市社区养老评价报告》出版,社区养老机构达1300家

搜养老院网 2022-09-12
161浏览
8月11日,上海健康医学院对外发布,国内首部省域社区养老专题研究报告——《上海市社区养老评价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评价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对上海市社区养老总体发展现状、16个区的具体发展现状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和系统分析。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原校长黄钢、现任校长吴韬共同领衔撰写。


《评价报告》从管理制度、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和服务水平4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进行了评价


研究者认为,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推出普惠性的老年综合津贴和养老顾问制度、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行“老伙伴计划”“老吾老计划”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已成为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成为大城养老“上海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我国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 上海市长者照护之家提供的基本服务


■ 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


《评价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底,全市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三类主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300家左右各类社区养老服务组织400家左右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超过120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超过6200家示范睦邻点超过2500家完成了5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999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启动了77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上海老龄人群的绝大多数养老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了上海老年人的福祉,为建设上海健康老龄化社会夯实了基础。


报告提到,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上海市社区养老的三种主要服务业态,能够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慰藉、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一揽子服务。其平均每天服务老人人数分别为19.34人、21人、28.22人,其中,半失能老人数分别为1.83人、6.26人、4.20人,全失能老人数分别为0.33人、4.73人、2.29人。


■ 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护理服务


■ 上海市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


■ 上海市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心理慰藉服务


在被调查的410家日间照料中心中,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的占比最高,达到90.24%,提供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占比较低,分别为45.37%、38.54%和18.78%。


119家长者照护之家提供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占比为91.6%,但提供日间康复服务、上门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和上门居家康复服务的占比较低,分别为39.50%、17.65%和8.40%。


169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中,提供助餐、助浴服务的占比分别为82.84%和65.13%,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的占比为40.83%,提供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护理服务、认知症照护和口腔护理服务的占比较低,都不足20%。


《评价报告》显示:徐汇区在上海市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方面表现优异,在上海中心城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行政区综合排名中均名列第一;闵行区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指数比较高,在上海郊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行政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嘉定区在上海郊区长者照护之家各行政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松江区在上海郊区日间照料中心各行政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





对上海市社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报告》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如何促进上海市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让上海市的老龄人群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评价报告》指出:目前上海市社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上海市社区养老总体效能不高,床位周转率低,影响老人受益面;社区养老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非均衡性,中心城区的社区养老机构发展最好。


其次是近郊区,远郊区发展最差,因此上海市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水平从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中心城区向远郊区递减现象,呈发散式分布;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被行业普遍认可的认知症评估标准和干预标准,缺失认知症健康教育规范,更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系统方案;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层次偏低,对于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



文化养老服务的配备条件尚不够完善,文化养老活动内容丰富性、多样性不够,老年教育供给资源跟不上,文化为老服务缺乏专业人员;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社区养老服务监管评估机制不够健全等。



为此,《评价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上海市社区养老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完善社区养老政策、改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平衡各区养老资源、增强社区养老机构供需契合性、加强认知症照护、加大文化养老服务建设、强化社区养老人才培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等八个方面。


内容来自:周到上海、新民晚报


推荐养老院